栏目

政策法规

建立“微队伍” 拓展思政教育阵地

2019-05-31

  华北理工大学是一所省属重点骨干大学、省重点支持的国家一流大学,始终秉承“学术并举、崇术重用、依托行业、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近年来,华北理工大学发挥以微信为主的新媒体的特点和优势,建立了一支优秀的“微队伍”,积极拓展了思政教育的阵地,并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完善,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经验一

  以技术为支撑,完善微信公众平台“基础设施”

  目前,高校的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往往只实现了开通平台与简单的发布内容等功能,“基础设施”建设还很不到位。华北理工大学紧跟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步伐,自建立微信公众平台以来,逐步发展和完善其中的“基础设施”,以强化微信公众平台的作用。首先,华北理工大学结合学校特点、需求及政策环境,构建了“微校园”“微查询”“党的十九大”三个自定义菜单。其次,在菜单内容上,除覆盖了官方公众平台应有的校园官网、微信矩阵、校报在线等基础功能外,华北理工大学进一步完善了关键词应答、查课表、查校历等功能的拓展。再其次,华北理工大学将党的十九大设立为独立的菜单,内容以党的十九大内容及其权威解读为主,对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阵地起到强大的支持作用。最后,华北理工大学积极宣传和推广微信公众平台,吸引广大师生关注,通过他们的使用反馈,促进公众平台的进一步完善,形成良性的运行机制。

  经验二

  以内容为根本,加强微信公众平台建设

  完善微信公众平台的“基础设施”后,要充分发挥其平台作用,构建新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就特别要在发布的内容上下功夫。华北理工大学投入了大量的师资力量,以贴近大学生生活、抓取具有正能量的热点信息、提高信息的可读性与感召力为原则,用心遴选并加工每一篇文章,力求引发学生的共鸣,增强公众平台的感染力,进而提高公众平台对学生的吸引力,形成良好的使用、学习和交流氛围。

  经验三

  以教师为主导,打造高素质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教师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主导者,因此,构建一支适应并重视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能够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中心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微队伍”,是新媒体时代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

  提高“微意识”。华北理工大学从源头出发,通过不定期组织学习、积极开展实践工作并交流心得体会等方式,让每一位思政教师都意识到微信公众平台对思政教育的巨大价值,进而促进其自觉地转变并更新教学理念、改进工作方法。

  增强“微实践”。华北理工大学鼓励教师在工作和生活过程中使用并熟悉微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微信公众平台的运作方式与主要功能,并借此有效地收集、分析、处理并运用相关的有效信息,达到以微信公众平台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教育目标的目的。

  注重“微培训”。为提高现有思政教师的“微能力”,华北理工大学积极组织针对微信公众平台使用的一系列内部培训课程、交流会等,并将这项能力纳入到年终考核评比中,配以适当的奖励机制,形成较为完整的培养体系,促进教师提高自身使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思政教育工作的动力和能力,强化微信公众平台的使用效果。

  经验四

  以环境为保障,营造良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氛围

  在新媒体时代,舆论具有比传统媒体时代更强大的导向性和扩散性,只有把握正确的舆论思想与方向,才能进一步引领大学生思想潮流健康发展。因此,华北理工大学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平台完善的“基础设施”的便利性和凝聚力,通过解读校训、学校精神等,向学生传递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精神,提高学生的认同感。此外,华北理工大学还要求教师努力提高个人素养、保持教师风范,同时提高个人品位,发布有深度、有见地的文章,将育人工作落实到细节,以引发学生的关注和思考,进而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华北理工大学 董康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