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五一”表彰

新冠疫情防控救治工作省五一劳动奖章-周树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急救医学中心主任

2023-05-17


说到急诊科的重要性,在电视剧《急诊科医生》里有这样一句经典台词:“每个患者带着求生的欲望来找我们,他们每一个对我们来说,也就是一天的几十分之一,可对他们自己,那是全部,全部的生命,全部的世界”。因为急诊科医生可以为患者打开一条绿色生命通道。

周树生,主任医师,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急救医学中心主任、医务处副处长,长期从事于急危重疑难疾病诊治工作,特别是重症感染、重症呼吸衰竭及重症心脏衰竭的治疗,以及床旁重症超声等临床技术的应用。近年来,分别荣获安徽省第一届卫生健康杰出人才、安徽省教科文卫体系统医德先进个人、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项(排名第一)、安徽省医师协会抗疫先进个人、安徽省卫计委优秀共产党员及安徽省卫生系统青年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

全力以赴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2022年12月7日,根据疫情形势和病毒变异情况,也为更加科学精准防控,国家推出了防疫新国十条。作为安徽省卫健委任命的疫情研判专家,周树生也密切关注着本地区和医院的疫情走向。2022年12月8日,医院开始迎来新冠病毒感染救治高峰,单日急诊就诊量达到了1400例次,发热门诊也达到了单日就诊人数超800余例次的峰值,医院面临着新的严峻考验。看到患者短时间的大量激增和在抢救室的滞留,他感受到了疫情以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当时他也在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打赢这场新冠病毒感染救治的狙击战。

按照国家和医院的具体要求,面对短期内社会面感染者数量激增,就诊需求迅速上涨,“保健康、防重症”和“应收尽收”“不漏一人”是底线和原则。面对医务人员大量感染不能到岗的具体困难和压力,医院的医务人员,特别是急诊与重症的医务人员,承受着体力与精神的双重压力。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7000余名医务人员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直面病毒、闻令而动,把战斗堡垒建在抗疫一线,全力保障“急诊能够及时接、住院能够有安排、重症能够及时救”,用实际行动展现“应收尽收”“不漏一人”的使命担当,保障安徽人民生命健康,坚决扛起新阶段疫情防控的重大责任。

面对这样的环境,周树生深知自己作为急救医学中心主任、医务处的副处长,对急诊及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最大程度保障医疗秩序稳定、最大限度保障急危重症患者及时救治、最大努力降低重症患者病亡率,全力守护人民生命健康。从对所有患者进行每日巡查、现场调度急诊收治及分流情况,到现场指导抢救室实时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再到重症病房患者的抢救等,周树生全时在一线,随时协调解决问题,力争做到全院“一张床”的统一管理,最优化的确保急诊患者得到及时治疗、留观时间不超过24小时。同时保障重症、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救治。有一例高龄重症患者出现了“白肺”,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到了60%-70%,生命危在旦夕,周树生立即对其进行病情评估,判断存在机械通气的指征后,立即协调床位收治到急诊ICU,首先予以高流量吸氧改善缺氧,同时在药物上予以抑制病毒复制和控制炎症反应等治疗,但患者氧合改善不明显。后他又立即准备气管插管,同时组织医护人员给予俯卧位通气,而当病人在俯卧位通气后氧合逐渐改善。此外,周树生每天联合各科专家针对该患者开展MDT讨论,详细制定和调整每一项诊疗方案,从大的诊疗策略到小的每小时的尿量管理,真正做到一人一策。最后,该患者经过一周的治疗后终于转危为安并顺利出院。

另外根据省卫健委的要求,作为安徽省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的主任委员以及重症质控中心的副主任,周树生也同步组织开展全省重症医学科的家底摸排工作:哪家有多少台呼吸机?哪家有多少台ECMO等等,最终全面掌握了全省各级医院重症救治的能力,为全面扩容奠定了基础。同时,他还积极在线开展重症救治人员的技能培训工作,单日最高接受培训的人员达到6933人次,从而快速提升了新增重症从业人员处置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救治能力,为我省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奠定了人力和技术基础。

勇挑重担组建并管理发热门诊

2019年底,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也打破了常规的医疗秩序,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在上级各部门的正确领导下,迅速行动,勇于担当,全面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作为长期从事急危重救治工作的周树生,接到了医院交付的重要任务——组建和管理发热门诊。发热门诊的建设是疫情防控的重要内容,也是关键的哨点。在医院的统一部署和领导下,2020年1月19日,在接到任务仅仅2天后,一个符合院感标准的发热门诊顺利投入了使用,“武汉、发热、肺部间质性改变”成为了当时的关键词。当天,他们接诊了首例患者,当然也确诊了首例新冠肺炎患者,一例、二例、三例……随着病人的不断增多,周树生深感管理发热门诊的责任重大,不能漏诊一例患者是基本的要求。但当时全国的新冠肺炎诊疗和防控指南不够完善,核酸检测难度大等原因,导致不漏诊的难度极大。为此,在周树生的带领下,迅速组建了医院新冠肺炎研判小组,全力投入发热门诊的诊疗工作中,对每一例患者都需要经过讨论,甚至再讨论,防止漏诊。同时,他牵头医院各部门制度了一项又一项的管理办法,严把发热门诊关,对每一位患者的流行病、临床症状、肺部CT等都进行详细的了解和检查。

在周树生的印象中,当时的工作量非常之大,每日接打电话达到300个之多,而更关键的是解决问题。可喜的是,最终没有漏诊一例患者,为医院也为安徽省的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贡献。医务人员不感染也是他的追求的目标,为此,从人员培训导制度落实,从环境消毒到个人防护,周树生都亲力亲为。为了杜绝差错和漏洞,他和团队经常要对每一个细节反复推敲和演练,思考任何可能会出现的漏洞。自发热门诊开始接诊至今3年多的时间,已经接诊6万多例患者,目前发热门诊已经常态化运转,圆满完成了医院交付的任务。

一方面要管理好医院发热门诊和患者救治工作,另一方面周树生还担任安徽省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的成员,经常会参与院外患者的救治工作。按照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的具体要求,他承担了安庆及池州两地的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工作,每周至少2-3次到各家医院参与和指导当地患者的救治工作,按照一人一策的治疗管理原则,全面梳理和制定落实了每一位患者的救治策略,也对每一位患者开展多次多学科MDT讨论。经过与当地医院的共同努力,最终实现了100余位新冠肺炎患者全部康复出院和零死亡的目标。

创新突破 诠释担当打开了一条绿色生命通道

创新,是医学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人类战胜疾病的强大武器。2005年周树生刚到医院医院急诊科工作时,曾遇到一个18岁的小姑娘,患有暴发性病毒性心肌炎,入院后没几多久就去世了,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他。“立足岗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脚踏实地勤奋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回想起1998年入党时暗暗许下的誓言,周树生下定决心要为抢救病人争取每一分、每一秒。

为了跑赢“死神”,周树生带领团队瞄准了通过移动ICU实施ECMO治疗中患者的转运,特别是VA-ECMO(动静脉体外膜肺)。这不仅是国际急救领域公认的难度系数最高的转运方式,而且也是急救转运中最高等级的转运,转运中需要专业团队的娴熟配合。2018年5月,周树生再次遇到一个17岁女孩因为暴发性病毒性心肌炎,生命垂危。相似的情景,但不同的是,这一次急救中心ECMO团队立即给患者建立VA-ECMO支持治疗,体外循环短期完全替代心肺功能,为少女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

如今,中国科大附一院率先在安徽省范围内开展ECMO技术、床旁超声技术(POCUS)、血液净化技术等多项核心急危重救治技术,让急救医学中心急救水平实现新提升,也为更多的省内乃至周边省市的危重病患者打开了一条绿色生命通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