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五一”表彰

新冠疫情防控救治工作省五一劳动奖章-邵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急救医学中心总院急诊抢救室副护士长

2023-05-17


急诊,承载着整个医院的急救工作,是医院最前沿的战线。说起急诊,可能大多数人的印象是:急诊科的护士们太忙了,走路都带着风;也有的人认为:急诊科的护士们特别和蔼可亲,像慈爱的父母。

作为急诊科的护士,每天都在接触最紧急最关键的时刻,突如其来的疼痛、紧急发生的危险,这些都不可预料的,“护士其实才是病情变化的第一发现者,并且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才能应对突发事件。”

邵军就是这样一位急诊人。2006年毕业后他就职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至今已有16年,现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急诊抢救室护士长,主管护师。多年的急诊工作经历,使其练就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才能从容应对,筑起生命长城。

“嗓子吞刀片”也要挺住

2022年是个特殊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经历的疫情期间最多人次的隔离,也经历了科室最大的考验;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针对疫情,我们每年都有大型的突发事件演练,正是因为我们准备的充分,才在后面的疫情中检验了真金。

2022年12月,疫情以来原本普通寻常的一个月,也是急诊科常规工作的一个月。随着国家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发热患者的急剧增加,医院急诊工作量瞬间倍增,给急诊科带来严峻挑战。120救护车一辆一辆的来,危重症患者一个一个送入抢救室。“护士长我们吸氧的设备不够了”、“护士长,我们没有抢救床接待重症患者了”、“我们监护设备没有了”、“这个病人没有位置安置,我们电脑的床位图界面已满了,还有很多患者没有入床位图”……急诊的同事们脚不停留的和邵军汇报着情况,说完又匆匆的去抢救患者。

凭借多年的急诊工作经验,在向上级汇报情况的同时,他迅速带领大家采取措施应对当前的紧急情况:优化流程,增加预检分诊人员,增加接诊科室,维护救治秩序,完成患者及陪护人员核酸及抗原检测;快速接诊患者,抢救危重症患者,给患者安置,吸氧,监护,用药;联系氧气站,调来15个40L氧气筒,协调抢救推床,接下每一位重症患者,增加电脑床位图,调配监护仪,吸痰器;在急诊大厅快速开辟抢救区域,确保每一位患者到达急诊都有床接待,每一位患者都能及时得到救治……

最困难的是,身边的同事陆续阳了,倒下了。“护士长,我39.8℃,下不了床”。“你好好休息,你的夜班我来上”白天上完,晚上继续夜班,第二天上午稍微休息下,下午继续上班。“护士长,我也发热,高烧”,“你好好休息,你的夜班我来上”;白天连着上班,晚上9-10点钟下班是常态。在连续夜班后,他和同事说:“感觉不好,我的关节疼,钻心的疼”,同事让他去休息,这时候他深知不能退,必须和大家一起,挺到下夜班后,体温逐步上升到39℃,不敢骑车回家,头是晕的,腿是软的;回到家,爱人和孩子也在阳中,第二天吃完芬必得,又回到科室。他深知这时候自己必须在科室,一定要带起科室的头,一定要挺住疫情的这一波。感谢医院及时调动人力,全力保障科室运转,原本科室的班一周一周的排,现在两天两天的排,最后半天半天的排;为了科室的安全,第一时间要求科室所有人,防护级别升为三级防护,所有人都变身“大白”,带着面屏穿梭在抢救室内。尽管如此,疫情传播速度之快,加上患者激增的高强度工作状态下,终于在抢救室上班的医务人员无一幸免的“全军覆没”。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丢下工作岗位,邵军带领大家迅速调整状态,以最快的时间返回忙碌的岗位,继续战斗。

返回岗位后,邵军咳嗽不止,“嗓子吞刀片”般的痛苦,期间没有时间喝水,也没有时间上厕所,从踏入抢救室的那一刻,他就全身心的投入到患者的抢救工作中去。这是一次考验,考验毅力、考验决心,更是考验对人民健康守护的初心和使命。高峰时期,每日急诊1400人次,大多是阳性患者,120最高70次一天,原本核定16张床位的抢救室,高峰抢救60人次一天。空闲时间,邵军继续给身边的同事疏导:“有困难和我说,有压力和我说,身体不舒服和我说,不要把负面的情况展现给患者,也不要把不开心的事带给家人,下班洗个澡,回家好好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明天迎接我们的还是不确定的未知,但在政府的支持下,在医院的带领下,我们一定会挺过去的”。他还在科室微信群内给大家打气:“在班的,病倒在家的老师,每个人都很累,支持我们继续战斗的是情怀和责任,病人总量在不断的攀升,一次次突破极限,我们都抗住了,患者来到医院需要的是有一张可以安置的床位,有一个可以吸氧的设备,有一句暖心的问候,有一次精准的救护,同时觉得患者面临疫情的无助,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安慰,总是去帮助,这就是学医的初心吧,共勉困境中的我们”。正是这样一次次调整、一次次疏导、一次次打气,让医院急诊人越战越勇,人员迅速齐整,开始并肩作战。确保每一位患者均能住上院,得到及时的救治,在守卫人民健康的同时,也让患者感受到了医院的专业与温度,是一个值得生命托付的地方。

生命的紧急必须果断

急诊人是一群不服输的团体,和时间赛跑,与死神抗争。在急诊工作的十几年里,邵军更是对此深有体会,有无数个场景都记在心头,每次想起都会记忆犹新,更加敬畏生命。

刚上班的不久,他在科室担任责任组长,一次夜班,来了一辆外地的120,远远听到急促的救护车呼救声。“这么急促的声音,一定是重症的患者”,于是他快速的推着抢救床到达急诊门口,120送下来一位孕妇,来不及过床,跑着送入抢救室A区(生命支持区)。邵军一边与120医生边跑边交接病情:“这是一位高危孕妇,足月,在快到你们医院的时候,羊水已破”,一边嘱咐同事电话联系产科医生前来,一边查视患者:胎头已娩出,婴儿已紫绀,不能看到婴儿的呼吸。是等产科医生到达,还是立刻接生?他知道时间对于这对母子的意义,更理解时间对这个婴儿未来的重要性,来不及思考,应用书本上的知识及在医院轮转时掌握的技能,他果断接生了这个婴儿。是个女婴,快速的清理呼吸道,终于听到清脆的啼哭声,这时候产科医生到达了,快速接手处理孕妇及新生儿,新生儿评分10分,母亲也被送到产科,最终母子平安。

还有一次也是在夜班,120急促的呼救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在灯火通明的急诊室内邵军已做好接诊的准备。但当他看到患者的时候,内心震撼不已。患者进入抢救室时呼吸已停止,邵军来不及询问,快速的给予心肺复苏,1分钟之后患者恢复了自主心跳,于是他准备气管插管。当开放气道的时候,他看到患者的声门已经肿胀起来,困难气道?在他思考的一瞬间,看到了声门的缝隙出来了一个气泡,他果断顺着气泡插上了气管插管,在呼吸囊的辅助下,患者的面色逐渐由紫绀变成了红润,自主呼吸也恢复了,意识也清醒了。这时候,邵军才有空了解病情。患者长发,不小心被扇叶无保护罩的电风扇绞住,倒在地上的时候,扇叶碰到了脖子,呼叫120并辗转多家医院均未得到有效处理,最后来到了这里。后来患者做了气管切开手术并痊愈出院。

人间亦存真情

很多时候对于危急重症的病人和家属来说,急诊人就是“救命稻草”,但有时候也会碰到病人家属的不支持、不理解的情况。每每这个时候,邵军就是会安慰他的团队,同时也告诉自己:“当我们把每一个患者都当做自己的亲人朋友,并设身处地的感受他们的痛苦时,我相信所有医患之间不信任的薄冰终会消融。”

人间亦存真情。急诊抢救的病人流动量很大,也许你付出了很多,但很少有人记得你是谁。“所以尽管有时候只有小朋友的一句:谢谢叔叔,甚至是家属随口的一句‘谢谢你’都能感动好长一段时间。”急诊护士三班倒,每一次擦肩而过的简短的工作交流,只当是紧张工作的瞬息,她们不是工作狂,是生死攸关的呼叫让她们毅然决然的放弃休息时间。而在这忙忙碌碌之中,有一句无意间的、随口的悉心问候与赞美,都能够触动白衣天使们的心。

邵军说,2022年已经过去,社会恢复了昔日的活力,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样子,我们的工作也回到正轨,经历了此次疫情,我会更加敬畏生命,更加爱惜生活,更多帮助他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