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五一”表彰

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樊冬梅 安徽农业大学理学院数学系教师

2023-05-17


樊冬梅,女,汉族,安徽颍上人,1982年11月出生,2002年7月参加工作,民进会员(安徽农业大学支委委员),南京邮电大学信息获取与控制专业博士,现任安徽农业大学理学院应用数学系副教授。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竞赛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华东赛区教学竞赛特等奖1项,省级教学竞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2项(排名第1);主持并完成省部级教研、科研项目4项;获省教育厅优秀青年人才支持项目1项。近五年,指导学生在国家级、省部级竞赛中获得三等以上奖励14项。

二十年如一日,从青涩到从容。2002年7月,她带着微笑,带着期待,走上了大学课堂的讲台,开启了教育生涯。初为人师的她心中总有些惴惴不安,一有时间就带着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深入老教师课堂,向前辈学习教学技巧和方法,并反复研究教材、思考教学和班级管理中的得失,在学习中不断进步,在思考中螺旋提升。20年来,她始终坚守在高等学校教学一线,甘为人梯,爱岗敬业,始终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事大学数学基础课及专业课的教学、研究、改革、创新与实践,高质量独立讲授《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据分析建模》《数学模型》《数据挖掘》等多门本科生课程,累计课时8000余学时。

践行立德树人,由教书到育人。如果说校园是立德树人的“殿堂”,那么辅导员就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2020年,她在承担繁忙的教学工作之外,又积极担任2020级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兼职辅导员。虽然辅导员工作纷繁复杂,内容多、流程长,但她不厌其烦,找准定位、明确方向、抓住重点、有的放矢,在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不断摸索与创新。新生入学后,她第一时间给班级全体同学建立了学生电子档案和学生基础调查表,制订了早操早课、晚点名、晚就寝管理制度,以便尽快熟悉学生情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让日常管理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她高度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坚持“一线工作法”,常态化深入学生中间,精准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大二时一名学生因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导致心理疾病,产生辍学的念头,家长甚至都心灰意冷。但她作为学生的辅导员、成长导师没有放弃,对这名同学特别地关心关爱,让这名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仁爱之心,学校的关爱之情。学生被她的爱心所感动,放弃了辍学的念头,找回了信心,认真学习,多次获得了奖学金。后来这位同学多次对她说:“是您的陪伴和鼓励让我看到了希望,做出来低谷,获得了新生!”由于辅导员工作得到学生和学院的高度认可,于2021获得学校优秀辅导员。在担任兼职辅导员期间,每年还积极承担本科教学工作量400余课时,为学校额定工作量的170%。

科研反哺教学,用教学促科研。樊冬梅老师坚信高质量的教学一定离不开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作为支撑。为了促进自身教学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满足农业农村现代化对一流农业科技人才的需求,2016年她克服家庭和教学的压力,成功考取南京邮电大学信息获取与控制专业博士研究生,读博期间,由于需要奔波于南京和合肥,她时常上完课顾不上回家就直奔高铁到南京,或是在南京开完课题组每周的组会就赶回学校给学生上课。虽然学校规定读博期间可以减免三分之一的额定工作量,但是由于数学系的教学任务繁重,她每年实际完成的工作量达到学校要求教学工作量的两倍,为了高效利用时间,她经常在火车上备课和论文写作。经过四年半的努力拼搏,她顺利拿到博士学位,全面提高自身科研水平,为促进科研反哺教学,开展高水平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敢于攻坚克难,从“跟跑”到“领跑”。2015年,为了适应网络信息碎片化和学习方式移动化的学习需求,她紧跟教改步伐,学习“微课”制作技术,并且参加了2015年教育部大学数学教指委举办的首届全国高校微课程教学竞赛,在参赛的摸打滚爬中,从一个“微课”的“跟跑者”逐步成长为“领跑者”。她所制作的微课《数列极限的精确定义》获得了全国二等奖和华东赛区特等奖、安徽省特等奖。2018年6月,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要淘汰大学里的“水课”,打造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她在第一时间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在所教授的课程中贯彻“金课”建设理论,在2018年12月安徽省高校教师联盟举办“同课异构教学竞赛”中获得一等奖。2022年,在教育部高教司举办的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凭借持续多年教学创新改革的经验和成果,她参赛的课程《数学模型》获得全国三等奖和安徽省一等奖。

勇于开拓创新,从“0”到“1”突破。2019年,学校17级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开设了大数据创新班,并同时开设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是一门新兴交叉复合型学科,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有很高的要求。面对学校建设新专业的困难,她主动承担了17级大数据创新班开设的课程《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由于该专业在国内刚刚起步,没有现成的教学资料可以借鉴,她通过学校图书馆以及网络平台收集大量资料进行研究思考,利用课余时间去参加相关的教学研讨会,虚心请教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领域的教学专家学者。通过几年的学习、探索和实践,逐步成长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教学骨干。2019年,她带领学生们备赛教育厅主办的大数据学科竞赛“安徽省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应用竞赛(本科组)”,她和学生们一起从零开始共同学习大数据分析技术,经过多少个彻夜未眠、挑灯夜战的准备,并在赛前亲临现场安慰、鼓励学生,帮助学生调整到最佳状态参加比赛,最终团队6名学生中有3名学生获得了最高奖一等奖,3名学生获得了二等奖。团队成员中的优秀学生被保研到中科院继续从事数据分析科学研究。

主动担当奉献,从共性到个性。随着学校国际化的发展,迎来了不少来自海外的青年学生,面对这些中文弱、基础差、底子薄的学生,她勇于担当,主动奉献,为学生开起了“小灶”,满足他们对教学“个性化”需求。在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主讲2017级农学《高等数学》课程中,发现在座的150位新生中有三位外国留学生,他们只会简单的汉语日常用语,对于数学的专业术语根本听不懂,而且数学基础很薄弱,在课堂上简直就是“听天书”。为了让他们能够学好微积分,樊冬梅老师专门找到英文版托马斯微积分作为教材并制作了课件,在每次大课结束之后,挤出休息时间单独为这三位学生补基础、讲课程,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三位同学终于顺利完成《高等数学》课程学习。

善于因势而变,从线下到线上。2020年,在全国上下抗击新冠疫情“停课不停学”期间,她积极响应学校号召,迅速组建了网络QQ群,邀请学生入群,教会他们超星学习通、腾讯课堂、腾讯会议的使用方法,详细介绍收看网络课堂的多种方法,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网络学习存在的困难并给予及时解决,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顺利进行网上学习。在网课建设过程中她坚持深耕细作、精益求精,录制了教学视频52个,总时长达到794分钟,并累计发布非视频教学资源达到115个,题库中积累的各类习题达到383项。疫情期间推行线上考试,课程结束后认真做好学生考试成绩统计分析和试卷质量分析报告,并进行教学档案归档管理。由于她在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中表现突出,被安徽省教育厅评为省级“线上教学新秀”。同时在线上课程建设过程中,她还将积累的信息化技术应用经验撰写成教研论文《基于IPA模型的在线大学数学课程满意度的分析》,在“鞍山师范学院学报”上发表,供业内同行学习借鉴。

为了学生,樊冬梅老师素心从教,二十年如一日,从教学“小白”到业务“骨干”。她勤奋耕耘,无私奉献,始终不忘“微笑面对学生,素心做好教育”这一初心,坚守三尺讲台,践行育人使命,静待桃李成于天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