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榜样风采

【2022年安徽省先进工作者】淮北师范大学燕燕

2022-11-18


燕燕,女,1969年1月,安徽省淮北市人,中共党员,博士毕业于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于2011年获全日制哲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为现象学、中国文化与哲学、认知神经科学、特殊教育学、教育哲学等。

大德:维护党与国的尊严

作为一名党员,燕燕流着泪一集一集地看完了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的《觉醒年代》。十几年前,在宣誓的那一刻,燕燕就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为着人民大众的福祉而生,为着劳苦的工农阶级的幸福而奋斗。这个党没有自己的私心私利,而是以人民的心为心。入党十几年来,她对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深刻理解,濡润了她强烈的爱国、爱党情怀。2011年3月,完成了博士论文等待答辩的燕燕博士开始转向中国文化与哲学研究。2013年,美国常青藤高校Dartmouth College(达特茅斯学院)亚洲以及中东语文系著名教授Sarah Allan阅读了燕燕关于她的批判性书评后,主动邀请她前去合作研究。2016年,她的比较哲学的研究论文被第42届梅洛-庞蒂现象学哲学国际会议以31%的竞争力入选,并在加拿大召开的国际会议上向大会发言。会议主持人在大会上向燕燕祝贺:惟一一篇来自亚洲的入选文章。 英文发言后,会场对她的提问也是整个会议期间最多的一个。中途休场时,仍有众多学者向她道贺。2020年,她的另一篇英文文章被第15届大陆与比较哲学国际会议收录,并被会务组评为优秀论文。2020年8月12号,燕燕收到美国Seattle University(西雅图大学)哲学系Jason Wirth教授的邀请,为2020年出版的新著Merleau-Ponty’s Poetic of the World:Philosophy and Literature 写英文书评。这是耀眼的殊荣。因为三位作者分别是当今美国以及法国学界研究梅洛-庞蒂哲学公认的顶级专家,并被中国985高校,比如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邀请前来讲座。她的英文书评已于2011年9月由约稿期刊Comparative and Continential Philosophy刊出。“木铎之心,素履之往。”在砥砺前行中,燕燕既一步步实现她的心志誓言,又履行一个党员对党的忠诚:让世界更真实地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物阜民丰的新中国。燕燕在英国学习期间恰逢疫情爆发。面对世界对中国的敌意,她向英国友人介绍中国政府采取的有力措施,坚定地维护党与国家的尊严。

公德:践行仁爱的伦理精神

2014年9月18号的早上,天下着大雨,燕燕在人民路的车站等待校车。同时也有其他几位老师。突然一个骑着摩托车的年轻人撞上了公交车,那人从车上摔下,顿时,头部流血,人躺在地上昏了过去。很快,那片雨水被血染红,且越来越红。燕燕跑过去为那人撑起了一个空间,并拿出餐巾纸按着他出血的头部。其他老师也加入了她纷纷帮忙。燕燕掏出手机拨打了120。在120来到之前,燕燕一直用手按着年轻人头部的出血处。此类义举,在燕燕身上时常发生。在高铁站的一个晚上,她打车送刚下车的迷路老人回家;在美国,她为互不相识的贫困家庭捐款50美金;在英国她又为困境中的非洲女学生捐钱与食物。2012年她匿名资助孤儿任彦兄妹读书。

燕燕具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她不辞辛苦从英国回来主持第一届特殊教育群体的认知发展国际会议。下了高铁回家的路上,她接到院里的电话,需要她去徐州高铁站迎接从美国飞来的参会专家。燕燕没有任何怨言,把行李丢给了爱人,与同事径直去徐州接站并一直陪同到晚上。她又在四天睡眠不足20小时的情况下,为美国专家做大会发言的口译。在国际会议期间,燕燕在凌晨3点写信给社科文献出版社的周琼编辑,商讨《认知神经科学文献选编》出版事宜。回国组织国际会议的她没有探望年迈的父母,没有与爱人多相聚。会议一结束的第二天,她就赶回上海,乘凌晨1点的飞机回英国。

师德:以学生的心为心

燕燕的课堂不是传统“静听”方式的,而是问题导引、挑战思维以形成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介入式学习方式。每一次新知识点学习之前,她会进行课堂小测验,以巩固旧的知识。然后再以问题导引学生发掘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性来开启新知识的学习。在授课过程中,她始终以问题的提出来贯穿教学,提领学生的思维发展。最初,学生面对着课堂呈现的阅读材料没有问题意识,不会对问题进行思考,也不知该怎样思考,她一步一步以问题提示、导引学生运思。学生用“大脑的运转带来的‘脑壳痛’是经历头脑风暴后的最好印证”来形容她的课堂。

燕燕经常对特教系主任蔺红春说:“我们必须要保护这些学生的思维状态,不能把课堂僵化了。尽可能优化师资配备。” 她苦心设计的正是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她的课堂也是高阶的,授课内容始终是紧追学术的最前沿成果,示范了大学课堂应该具备的前瞻性、科学性、批判性、动态性。因为优秀的教学表现,燕燕于2018年被淮北师范大学评为2016-2017年度师德标兵;2019年获安徽省教学名师荣誉称号。

品德:呕心治学 引领发展

燕燕的博士论文是具身认知现象学哲学研究。就具身认知这一主题来说,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跨学科研究,融哲学、神经科学、脑科学、病理学、生理学、心理学、艺术、人工智能等领域为一体。2013年底,燕燕倡议认知神经科学改革教育学。她并于2014年首先将认知神经科学引进研究生课堂,然后于2015年、2016年引进特教本科生的选修课课堂。在她的推动下,认知神经科学课程于2017年被写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2019年她领导的团队获批“省级认知神经科学团队”。她的论文《教育学的递嬗:认知神经化》于2017年底获全国征文一等奖时。而2018年初,华东师范大学才召开实证科学教育学的国际会议。

她一直以优秀的科研成果与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现象学家Edward Cazey教授,冰岛大学Mike Karlsson教授、达特茅斯斯学院汉学家Sarah Allan 教授、波士顿大学新康德主义哲学家Steven Katz教授、 西雅图大学哲学系Jason Wirth教授、伦敦大学Christopher Foster研究员保持长期又友好的学术关系。故而她一直能够在学术上保持一个精进的心。

美德:求真至善

燕燕始终认为教学的首要任务以及终极目标是它的教育意义,即培养学生美好的品性。她本人恪守求真、求实、严谨的人生信条,也以此膏润学生的道德观。在课堂上,学生切身体会到燕燕教授用心呵护他们道德与心智共同成长的人文主义情怀。以《认知脑与学习理论》这门课为例,这是一门自然科学史的课程,历史性地追踪神经科学家的研究是怎样影响新学习观产生的。这些神经科学家要么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要么是在神经科学研究领域里厥功至伟、名垂青史的科学家。在讲解这些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时,燕燕不是单纯地集中于他们的才能与知识发现,而更是这些躬身科学研究的学者是怎样沉埋纸堆与实验室里二十年、三十年甚至四十年,钻研求通才最终蟾宫折桂诺贝尔奖。燕燕以他们求真的精神与坚守的信念,鼓励、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知识,向往真理,以及为科技强国而奋发的爱国情怀。

求真至善还体现在燕燕对待学生的学习态度上。她经常进行课堂测验,尽管每次成绩都计入总评中,但全班从没有发生任何作弊行为。有些学生测试中做不出来,也会坦然告诉她,比如艾热帕提以及其他学生。燕燕总是宽容待之,并课后单独约他们耐心辅导。对家境困难的学生,她总是心存忧苦并想方设法给予经济帮助。她资助2019届公管专业的学生黄晓梦与韩国萍完成了四年本科的学习;资助2019届硕士研究生于金丽。燕燕积极参与并组织特教系周末小雏菊的活动,并从不计报酬地参与指导活动。燕燕指导青年胡胜长达老师的6年,使后者多次在青年教师授课比赛中获奖。《礼记·大学》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淮北师范大学的无数学子正是在燕燕腐心焦思、孜孜以求真与善的道路上深刻理解大学之道的意义与诉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