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榜样风采

【2022年安徽省先进工作者】安徽农业大学汪钟凯

2022-11-11


汪钟凯,男,汉族,1986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后学历,安徽农业大学轻纺工程与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2017年获批安徽省青年皖江学者,2018年获批合肥市领军人才,2020年入选国家人才计划,2021年荣获“安徽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汪钟凯是生物基新材料领域国家高层次青年专家,是安徽省发改委扩容项目首席科学家。发展了农林生物质高效转化新方法,建立了生物基新材料高性能化的理论模型,开发了PAX10等高性能生物尼龙新产品,破解了“卡脖子”技术。至今已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Nature Reviews Chemistry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安徽省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项目等8项,授权发明专利21件。

自参加工作以来,汪钟凯始终心系“国之大者”,紧盯生物基材料研究最前沿,矢志攻关“卡脖子”难题,用累累的科研硕果诠释了对党的忠诚。他从海内外引才,创建了一支思想政治素质过硬、专业能力强的创新团队。他作为科研副院长,带领师生切实强化科研水平,被大家公认为是一位德才兼备的优秀青年干部。

心系“国之大者”的忠诚党员

汪钟凯始终牢记共产党员的“第一身份”,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党要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党的旗帜就是我奋斗的方向。” 汪钟凯时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刻在心里。

汪钟凯把党内活动作为自己“强筋壮骨”的必修课,繁忙的科研工作丝毫没有影响他参加理论学习、参加党内活动的积极性。在科研中当先锋,在作风上当模范,他时时刻刻高标准要求自己。

“每个党员都应该有坚定的信仰,就像指路的明灯,不仅能够照亮人生之路,更能照亮科研攻关路”。

科研路上有很多坎坷,更需要坚定信仰。“广大知识分子要增强创新意识,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敢于抢占国内国际创新制高点。”汪钟凯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当作“座右铭”,激励鞭策自己。“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给我们知识分子指明了创新前进的道路,每每听来都热血沸腾。”

汪钟凯说,作为党员知识分子,不仅要做科研上的带头人,更要成为提升党性修养、弘扬师德师风的带头人。

汪钟凯始终坚持身正为师、德高为范,立德树人、立德为先的教育理念,不断学习教学理论、更新教学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发展成为面向社会的人才打下良好基础。2019年他指导学生获得全国“挑战杯”大赛三等奖,2021年他指导学生获得全国“互联网+”大赛三等奖。为了让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比重,他经常带领学生去校外参加各种大型的学术交流会,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前沿科技、本行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工业所面临的困难,努力让学生成为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社会需求的人才。

2021年6月,汪钟凯被评为“安徽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


破解“卡脖子”技术的科研先锋

我国生物质资源丰富,总量近5亿吨油当量,其中农业废弃物占70%,但近3亿多吨农林资源剩余物没有利用,如果能够变废为宝,既能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又能促进三农发展。

汪钟凯始终把科研报国作为自己的理想,他坚信,生物质分子工程研究领域大有可为,为此他坚守在科研第一线,十年如一日。

受蜘蛛丝超强超弹性启发,汪钟凯以蓖麻油为原料制备了一种抗拉强度超过 200兆帕的超强荧光弹性体,实现了农林生物质的高值转化和利用。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受到国际业内广泛好评,先后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头版、人民日报客户端、《光明日报》《科技日报》等多家中央、省骨干媒体广泛报道。他的这一项成果正在皖维集团转化,实现了农林生物质资源的高值化利用。

在此基础上,汪钟凯发展了农林生物质高效转化新方法,建立了生物基新材料高性能化的理论模型,开发了PAX10等高性能生物尼龙新产品,破解了“卡脖子”技术。至今已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Nature Reviews Chemistry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3项,安徽省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项目等5项,授权发明专利21件。

如今,汪钟凯坚守的研究领域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安徽省人民政府于2020年3月发布了《安徽省支持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发展若干政策》。

高层次人才聚集的人才磁场

汪钟凯认为,想要在科研领域打出一片天地,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要组建一支高层次人才团队,形成一股高水平的科研力量,才能更好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

2018年在学校的关心支持下,汪钟凯创建了生物质分子工程创新团队,从团队建设方案、人才引进到设备采购,他事无巨细。他以个人高尚的人格和扎实的学术能力,吸引国内外优秀的青年人才来校发展。近三年来,从美国南卡罗纳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英国华威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共引进高层次人才12人,形成了一支思想政治素质过硬、专业能力强的创新团队,得到了国内外同行、安徽省委省政府以及相关企业的高度认可。

在带领团队攀登科学高峰的过程中,他以实干诠释自己的执着攻坚的拼搏精神。晚上十点,生物质分子工程中心依旧灯火通明,团队成员们正在梳理白天的实验进展。汪钟凯打趣地称这是“夜市开张”。白天做实验,晚上总结讨论,已成为实验室的惯例。这个“夜市”同样热闹非凡。观点不同时,大家争得面红耳赤;一个点子出现,兴奋的直拍桌子。团队成员章亚琼说,实验室的“夜市”虽然买不到烤串和啤酒,却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汪钟凯的研究生小宋刚来课题组时对研究生生活不适应,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汪钟凯积极给予生活和实验上的指导,并分享自身读研的经历及心路历程。为了帮助小宋重拾信心,他躬身力行,做实验时都会将小宋带在身边,教他做科研要有负责的、专业的、可靠的精神。

2020年12月起,汪钟凯任林学与园林学院科研副院长,他积极筹划青年教师学术沙龙,邀请国内外专家校开展学术访问,营造紧张有序的科研氛围。引导专家,切实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大大提高了学院教师国家基金本子的质量。2021年度学院获得国家基金资助11项,其中面上项目3项,青年基金8项,立项数量和命中率均为全校之最。

矢志攻关,追逐“科研报国”;谱写忠诚,一腔热血无悔,汪钟凯和他的团队唱响了一曲科研报国、青春献党的奋进之歌。

分享到: